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面积约为96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此外,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着各种生产、生活活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这些生产、生活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演化与自然条件、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种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地圈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是一个时间上处于动态、空间上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分异性的三维连续体。
按照我国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