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技术介绍
院士合作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咨询热线:4000-971-977
袁隆平(院士)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陈文新(院士)
女,1926年生于湖南浏阳,
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学系。1958年在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获副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参加并组织完成对全国32个省(市)700个县的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采集根瘤标本7000多份;新发现可以结瘤的豆科植物300多种;分离并保藏根瘤500多株;在数量上和所属宿主各类上占重要地位。发现了一批耐酸、碱、盐、高温、低温性强的珍贵根瘤菌种质资源,并对近2000株具代表性的根菌进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描述并发表瘤菌的2个新属、8个新种。
李季伦(院士)
李季伦,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由玉米赤霉菌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类与发育密切有关的新型激素,由胶孢镰刀菌所产生的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还在我国成功地开发了赤霉素(GA3和GA4+7)、玉米赤霉醇、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农用发酵产品。编写《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理学》等六部著作。
赵其国(院士)
赵其国,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土壤地理与资源研究,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依据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为研究红壤的发生与定量分类提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评价方案,为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